就業是民生之本,《2 0 2 5 年财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改善就業。您認為目前澳門青年和中高齡人士就業存在哪些問題?
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青年就業問題一直是澳門社會關注的焦點。與整體就業市場相比,青年就業,尤其是25歲以下或剛剛畢業的本地大學生面對的就業壓力較為大,但這基本上是世界各地非常普遍的常態現象。根據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25歲以下本地居民的失業率高達 1 1 . 7 % ,是整體本地居民失業率 2 . 2 % 的五倍以上。對剛畢業的大學生或研究生來說,雖然有擁有學歷,但目前市場上許多職位都要求相關工作經驗與職場技能。此外,部份青年對職業生涯的期望與市場現實或存在一定落差,例如對薪資或工作性質有較高要求。再者,澳門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吸納就業的類型與青年多元的專業背景也存在不一致,難以承載大量青年就業需求,青年轉向創業的風險與門檻亦偏高。
《 2 0 2 5 年财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解决青年就業問題的多項措施,包括在教育層面系統推進“學生生涯規劃藍圖\"計劃;為青年提供更多實習機會,增加赴內地指定企業實習崗位數量;推出支持青年到大灣區就業計劃以及善用“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等。這些措施涵蓋教育、實習、就業以至創業的各個階段,著眼於全面提升澳門青年的職場適應能力與整體競爭力。同時,配合區域發展戰略,為青年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提供多元選擇與機遇。相信這些舉措將有助紓緩當前青年就業壓力,並為其長遠職業生涯發展奠定更加穩固的基礎。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黄滋才理事長:澳門當前的就業市場在經歷疫情衝擊後雖逐步復甦,但受制於產業結構單一化的長期影響,青年的就業仍面臨結構性挑戰。綜合旅遊休閒業作為經濟支柱,提供了大量基層崗位,但難以滿足青年群體對多元化職業發展的期待,新興產業提供的崗位數量亦有待提升。
許多澳門的青年在接受高等教育後,發現本地缺乏與其專業對口的崗位,出現“高學歷低匹配”的情況,導致勞動市場出現青年就業需求積存、部份職缺競爭劇烈及部份職種的基層崗位空缺較多的矛盾現象並存的局面。
群力智庫李永健副理事長:特區政府在本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改善本地就業問題的政策措施,包括透過人才培育及開瓣多元產業的培訓課程和考證項目,全面改善產業結構單一化,促進產業多元發展,利用“澳門横琴”概念,推進琴澳一體化的建設,共同譜寫美好明天。目前,本地青年和中高龄人士就業普遍存在一些矛盾及困境,本人進行歸納如下:
一是澳門本地產業結構單一,導致青年就業出現結構性矛盾。目前,本地仍然依靠博彩及旅遊等單一化產業,本澳的部分應屆畢業生以及青年的學歷與專業、職業技能存在職業錯配,尤其非旅遊專業人士,在市場結構失衡情況下,難以從事對口或專業崗位,甚至出現就業困難的情況。
二是本澳青年的職業生涯規劃欠缺前瞻性和實際操作性,部分青年難以按照其規劃在本澳發展事業。由於全球局勢不斷變更,本澳的產業結構單一,難以提供多元化的崗位,同時,本澳就業市場規模有限,以上種種原因促使本澳的職業發展空間變得狹窄,非旅遊等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程無法評估,亦間接令本澳青年人才對外輸送,無法在本澳就業發展。
三是中高龄人士存在技能記憶,其專業技能與本澳的新興產業以及四大產業適配度較低,導致他們難以轉型,尋覓新的工作發展新事業。過往本澳中高龄人士主要集中從事博彩、建築以及餐飲服務等行業,相關職業技能已根深蒂固,未來新興產業以及四大產業等對智慧科技等知識要求較高,因此中高龄人士轉型成本更高,部分中高齡人士轉業後難以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故令不少人員對轉型望而卻步。
四是部分中高龄人士因為身體條件和年龄,極有可能未符合新興企業用人準則,導致他們未能受到新興企業的接納。加上可能因為年龄的原因,身體逐漸未能應付工作的負荷,不少企業偏向錄取年輕職員,故此影響中高龄人士就業。
澳門特區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唐可嵐委員:《 2 0 2 5 年度施政報告》著重保障澳門居民優先就業,尤其關注青年及中高龄群體的就業困境。數據顯示,2024年澳門經濟已恢復至疫情前 8 6 . 4 % 的水平,但博彩旅遊業獨大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雖然該行業提供了大量基層職位(如酒店服務員、賭場荷官),但也使經濟易受外部衝擊。政府正推動4多元發展策略,以應對產業轉型帶來的就業挑戰。
在青年就業方面,根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16至44歲青年群體佔總失業人口的 7 1 . 6 % ,其中具備高等教育學歷者更佔 5 2 . 2 % ,顯示教育投資與就業回報之間存在落差。當前整體就業市場選擇有限,促使部分青年轉向餐飲配送、零售服務等技術門檻較低的行業,造成專業技能與學歷價值未能充分發揮。雖然教育單位配合產業多元發展政策,鼓勵學生選擇相關領域升學,但產業轉型非一朝一夕可成,使得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出現差距。
觀之中高龄人士求職方面,往往需與跨世代求職者競逐有限職缺。以嘗試重返職場的家庭主婦為例,其職業空窗期常被視為“能力退化”的標鐵,即使擁有豐富工作經驗,其就業競爭力仍普遍低於年輕求職者。除了代際競爭壓力,隨著人工智慧、雲端運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對數位能力的要求已從“附加條件\"轉變為“基本要求”。這種趨勢使得中高齡求職者的實務經驗、產業知識與職場適應力等難以量化的優勢,未能充分地被評估於其對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性。
澳門目前的就業結構對經濟復甦進程有重要的影響。在協調職缺供需與外催比例的同時,如何支援本地青年與中高龄求職者的就業備受關注。確保居民就業穩定及合理收入預期,不僅能刺激本地消費,更能支持中小企業營運,對澳門實現實質性經濟復甦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