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阅读时光 > 人文历史 > 唐诗里的黄河
唐诗里的黄河
作者:田仁云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5年第6期

  黄河,从远古走来,带着岁月的沉淀,滋养着广袤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唐诗的篇章中,黄河常常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NYq问候时光网--与您一起分享网络时光

  记得小时候,村里的老人常说,黄河的水是天上来的,她从天边流来,又流向了天边。那时候,我常常站在黄河边,望着滔滔不绝的河水,想象着她的源头与尽头,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向往。NYq问候时光网--与您一起分享网络时光

  李白的《将进酒》中,黄河的壮阔与豪放,激发了诗人心中的万丈豪情,化作了永恒的绝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不仅描绘了黄河的自然景观,更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NYq问候时光网--与您一起分享网络时光

  王之涣的诗词中,黄河的意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落日沉山、黄河奔涌的壮丽画卷。诗人通过“依山尽”“入海流”的动态描写,既呈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又暗含对宇宙规律的敬畏。这种景象的铺陈,反映了诗人对天地之美的敏锐感知,以及由此激发的豪迈情怀。在《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则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展现了黄河的壮美与辽阔,表达了诗人的慷慨之气。NYq问候时光网--与您一起分享网络时光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自然对黄河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身处朝堂,还是漂泊他乡,黄河都承载着他对家国天下的感怀。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离开故乡,西走秦陇,南下巴蜀,余生再也没有回到黄河来。尽管流落他乡,但杜甫始终没有忘记黄河。“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他时刻打听黄河岸边的讯息,但听到的总是令人忧心的消息:“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当得知家乡附近的两京地区已被安史叛军所占领,而大西北黄河中上游的广大地区也被吐蕃侵占,杜甫痛苦不已,专门作诗《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诗人以黄河为背景,抒发了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NYq问候时光网--与您一起分享网络时光

  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深刻揭示了诗歌中意象与情感的密切关系。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黄河的意象与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命运坎坷的感慨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憧憬与向往,NYq问候时光网--与您一起分享网络时光

  王维的《使至塞上》则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雄浑开阔的边塞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黄河的壮美,更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感悟。NYq问候时光网--与您一起分享网络时光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其波澜壮阔的气势,不仅滋养了大地,哺育了生命,更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成为唐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诗篇,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品格,更让我们对这条母亲河充满了无限的敬仰与热爱。NYq问候时光网--与您一起分享网络时光

声明:文字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展览学习与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作者若不同意展览,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热门
栏目最新